• <dd id="bquyw"><track id="bquyw"></track></dd>

    <form id="bquyw"><tr id="bquyw"><source id="bquyw"></source></tr></form>

    <em id="bquyw"></em>
    <rp id="bquyw"></rp>
    <rp id="bquyw"></rp>
  • <th id="bquyw"></th>
  • 首頁 >科技 >

    南京躋身GDP“萬億俱樂部” 35件民生實事頭號是治堵

    時間:2017-01-11 09:26:07     來源: 揚子晚報

    南京市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市長繆瑞林作政府工作報告。新華報業視覺中心記者 邵丹 攝

    原標題:南京首次躋身GDP“萬億俱樂部” 35件民生實事,頭一號就是治堵

    昨天上午,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在南京人民大會堂開幕,南京市長繆瑞林代表市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這是一次對民聲民意的悉心回應,南京市政府從2317條市民意見建議中梳理出了35件民生實事,逐條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成為新的一年的施政承諾。 揚子晚報全媒體記者 仇惠棟

    2016成績

    南京GDP首度邁過1萬億大關

    昨天,政府工作報告“曬”出了2016南京發展的“成績單”。預計南京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0450億元,增長8%,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2.65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142.6億元、增長12%;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3%左右;PM2.5濃度較上年下降15.4%,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降幅、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達到省定標準;民生十件實事全部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南京的GDP首度邁過1萬億大關,躋身“萬億俱樂部”。2015年,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萬億的城市有上海、北京、廣州、深圳、重慶、蘇州、武漢、成都和杭州等城市。

    2017年目標

    GDP增速保持8%左右,PM2.5濃度比2013年下降20%

    今年南京市的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標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傳統的預期性指標。

    具體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8%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同口徑增長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5%以上,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城鎮新增就業16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以上,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

    更加令人關注的是另外一類事關環境質量的指標,這些都被列為約束性指標。

    具體包括: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4%。燃煤消耗總量減少100萬噸,控制在2980萬噸以內;基本消除建成區109條河道黑臭現象。

    此外,PM2.5濃度比2013年下降20%,空氣質量達到二級標準以上天數力爭達到70%。

    焦點關注

    往年都是10件民生實事

    今年為什么來了個大擴容?

    一共32頁的政府工作報告,用5頁篇幅列出了35項民生實事項目。這是近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部署“百姓家門口事、身邊事”著墨最多,寫得也最細的一次。

    往年的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一般都列出10件民生實事,為何今年要大擴容呢?揚子晚報記者了解到,南京市委、市政府在今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和任務的編制過程中,把辦好民生實事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主要領導多次就如何做好民生實事開展專題研究,并作出明確指示。

    省委副書記、市委書記吳政隆指出,“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宗旨意識,在持續提升民生整體水平基礎上,問計于民、問需于民,把民生工作與群眾需求結合起來,精心謀劃、持續推進一批民生實事,真正把民生工程辦成民心工程?!笔虚L繆瑞林強調,“要將那些覆蓋面廣、受益面大、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老百姓獲得感強的具體項目納入為民辦實事”,并在編制過程中逐條提出指導性的修改完善意見。

    2016年10月25日到11月30日,南京市政府通過“中國南京”網和12345服務熱線,向全社會公開征集2017年度為民辦實事建議。征集活動共收到社會各界意見和建議2317條,從意見建議的分布領域來看,比較集中的依然是公共交通和城鄉環境,分別占總數的20.8%和19.3%,其次是教育11.2%、文化體育9.4%、社會保障9.3%、公共安全8.3%、醫療衛生6.9%、養老服務5.9%、住房保障4.6%和就業創業4.5%。南京市相關部門經過仔細梳理、反復論證,共確定了今年南京市“方便群眾交通出行、營造優美宜居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提高養老服務水平、切實幫扶困難群體、推動文化體育惠民、實施食品放心工程”7個方面35件民生實事。

    繆瑞林說,新的一年優選出具有公益性、普惠性、示范性的35件民生實事,集中力量、集中資源、集中財力,扎實推進、務求實效,真正讓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切實增強廣大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繆瑞林說,民生實事是一面鏡子,折射的是政府部門的為民情懷。民生實事是一道考題,考驗的是全市干部的作風能力。我們將帶著感情和責任,把民生實事作為各級政府最應干、必須干、馬上干的事情,一件件解決好,一樁樁落實好,以實實在在的成效兌現承諾。

    35件民生實事, 都和你有關

    1

    實施交通治堵工程。完成揚子江隧道江北連接線快速化改造等6條道路建設,實施浦口區車站后、黃姚鐵路道口“平改立”,推進緯七路東進二期等5項續建工程,開建紅山南路東延二期等4項工程。

    2

    加快過江通道建設。推進南京長江五橋建設和長江大橋公路橋維修改造,開工建設浦儀公路西段,啟動和燕路過江通道建設,加快開展仙新路、建寧西路等6條過江通道前期工作。

    3

    新建公交專用道不少于30公里。新辟、優化公交線路30條以上,建設27座公交場站,出新公交站亭(牌)200個以上。完成450公里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和16座農路橋梁建設。

    4

    擴大公共自行車覆蓋面。建成玄武、鼓樓等四區公共自行車綜合服務中心。推進公共自行車進小區,新增服務網點360個、自行車2.5萬輛。推出公共自行車手機APP,實現主城公共自行車無卡租賃。

    5

    提供更多停車設施。建設公共停車場21個,新增停車泊位1.5萬個,投放停車自助繳費機300臺。劃定非機動車停放專用區域300處。

    6

    實施道路環境綜合整治。完成玄武大道、北京東路、中華路等22條主次干道綜合整治,打造100處道路節點環境。

    7

    加強黑臭河道整治。完成南玉帶河、珍珠河等109條黑臭河道治理,基本消除建成區河道黑臭現象。

    8

    改造積淹水片區(點)。完成蘭家莊、觀門口北村、中山門大街等35處積淹水片區(點)改造。

    9

    完善公共廁所配建。新建改造公廁645座,全部達到二類以上公廁標準。消除城鎮范圍內公共旱廁。

    10

    提升老舊小區居住品質。實施240個、建筑面積約500萬平方米老舊小區環境整治,增加機動車停車位,設置自行車停車棚充電站,安裝監控設備,加裝1000部住宅電梯。

    11

    加大住房保障力度。新開工保障房400萬平方米,竣工300萬平方米?;I集建設人才安居住房20萬平方米。

    12

    推進棚戶區改造。通過征收拆遷、翻改建、完善房屋使用功能等方式,完成棚戶區改造350萬平方米。

    13

    實施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新建、改造供水管網100公里,完成主城200處老舊小區二次供水設施改造。

    14

    推動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實施綠色建筑、可再生能源建筑應用和節能改造示范工程,建成綠色建筑500萬平方米。

    15

    提升景觀亮化照明。實施秦淮河(清涼門——集慶門段)、新莊立交、中央門立交、江東路沿線、城西干道、城東干道、濱江河西段(示范段)亮化提升工程。

    16

    扶持高校畢業生創業就業。扶持青年大學生創業4500人。加大在寧就業創業高校畢業生租房補貼政策落實力度,簡化辦事流程和申辦手續,降低就業創業成本,全年補貼符合條件的高校畢業生2萬名以上。

    17

    援助困難人員就業。為就業困難人員提供職業指導培訓、職業介紹、崗位推薦等援助工作,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全年政府補貼性職業培訓10萬人次,組織招聘會1000場,提供崗位29萬個。新增殘疾人就業1000人。

    18

    做好價格穩控工作。實施物價上漲與困難家庭臨時生活補貼聯動機制,推進農副產品平價商店規范化建設,確保全市穩定運營的平價商店不低于200家。

    19

    做好精準扶貧工作。農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以下的低收入人口實現脫貧1.2萬戶,21個經濟薄弱村、39個經濟欠發達村實現脫貧。

    20

    提高養老保障待遇。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從每月345元增加到380元,被征地人員老年生活困難補助每月增發45元。

    21

    提高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老年居民財政補助標準從460元提高到500元,其他居民財政補助標準從430元提高到480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從620元提高到660元。

    22

    實施小學“彈性離?!?。安排財政專項經費,為全市小學生提供延時照顧服務,緩解部分學生家長接孩子難問題。

    23

    改善學校辦學條件。新改擴建幼兒園25所,新創建省市優質幼兒園30所。實施“中小學廁所提升工程”,新擴建中小學廁所1萬平方米以上。創建20所中小學、幼兒園“智慧校園”示范校。創建20所“園林式”校園。

    24

    擴大醫療資源供給。完成南部新城醫療中心建設,加快建設鼓樓醫院江北醫療中心,建成市第一醫院河西院區,完成溧水區中醫院異地新建和棲霞區婦幼保健院建設。

    25

    提高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設市級特色???5個,全市48個醫聯體全年下派醫務人員400名。

    26

    開展健康體檢服務。為40萬企業退休人員提供免費健康體檢。開展市民體質檢測3萬人次以上。

    27

    增設公共場所母嬰室。在機場、車站、商場、公園、圖書館、醫院、政務服務大廳等公共場所以及女職工較多的企業,興建擴建120個標準化母嬰室。

    28

    強化社區養老服務。對3A級以上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按等級給予綜合補助。新建17個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00個社區老年人助餐點。為75周歲以上的獨居老人提供安裝緊急呼叫終端補貼。為經濟困難的半失能、失能老人購買居家照護服務,購買標準分別提高到400元/月和700元/月。

    29

    豐富群眾文化生活。新建綜合性公共文化服務中心250個。舉辦各類展覽200場,組織公益演出廣場行100場,公益音樂會22場,市屬院團赴基層公益演出300場,公益電影放映7500場。組織全民閱讀活動2000場,打造新型閱讀空間20個,新建圖書漂流文化驛站100個。

    30

    積極推動全民健身。鞏固提升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更新400套全民健身工程(點)健身器材,開展各類群眾性體育競賽活動不少于2000項次。

    31

    開展公益科普活動。安裝科普閱覽屏200余臺,制作播放公益科普宣傳片50余集,舉辦“南京科協大講堂”報告會100場、科普大學教學活動400場。

    32

    改善休閑旅游服務。完成主城區41個約90萬平方米游園綠地新改建任務。建成南京南站旅游集散中心。全面開放已建成的濱江大道風光帶公共配套設施。

    33

    方便市民城郊游覽。開通城區旅游觀光巴士專線10條以上、“美麗鄉村游直通車”線路10條以上。

    34

    保障百姓餐桌上的安全。按照常住人口每千人4份的標準,加大對33大類食品的日常抽檢力度。在7家批發市場建立食品安全快檢中心,在80個農貿市場建設食品安全快檢室。新創建食品生產加工小作坊示范點50家。

    35

    推進智慧城市惠民。拓展“我的南京”智慧城市平臺的服務功能,為市民掛號就診、公交出行、停車引導、體育健身等提供高效便捷的網上服務。推進市民卡在醫療衛生、公共交通、社會保障等領域的全面應用。拓展公安微警務平臺功能,為市民提供治安、交管、戶政、出入境等便捷服務。

    今年,請注意這些關鍵詞

    穩控房價

    落實穩房價措施,擴大供地

    政府工作報告對于新一年的房地產市場調整作出了明確的表述:今年要落實穩控房價措施,擴大供地規模,加強市場監管,穩定市場預期,保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在談到產業轉型升級時,報告提出,要加快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全力推動金融城二期、華僑城文化旅游綜合體、世茂夢工廠、國博中心三期等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全力打造國際軟件名城。

    社會保障

    中低收入住房困難戶應保盡保

    在提升社會保障水平方面,報告強調了“全民參保計劃”,南京要將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和城鎮職工失業保險覆蓋率保持在98%以上。

    與此同時,加強社會保險市級統籌,穩妥推動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做好退休人員、特殊群體的養老保險待遇調整工作,推進城鄉居民醫保制度并軌。強化托底保障和“救急難”,實現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應保盡保。

    公共服務

    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達到90%

    報告提出,要建立完善基本公共服務清單和建設標準,以標準化來推進均衡化。

    推動學前教育優質發展,力爭在省市優質園就讀幼兒比例達到87%,繼續推進0—3歲嬰幼兒早期發展工作;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優質教育資源覆蓋率達到90%。加快健康南京建設,深化綜合醫改,推進“醫聯體”、家庭醫生制度、“智慧醫療”建設,實施醫療醫保醫藥“三醫聯動”。新增養老床位3300張,養老機構民營化率達到80%。

    交通出行

    揚子江大道節點改造將啟動

    報告提出,要加快對外交通建設,啟動實施寧馬高速、寧合高速等一批改擴提升工程。加快一批綜合換乘樞紐建設,建成高淳站綜合交通樞紐配套項目。完成南京南站樞紐快速換線龍西互通二期、繞城公路鐵心橋立交改造工程,續建苜蓿園大街南延等工程,開工建設紅山路—和燕路快速化改造、揚子江大道節點改造等重點道路。

    江北新區

    管控天際線、山際線、濱水線

    這次的報告,將江北新區定位為南京創新策源地和重要增長極,專辟一個章節進行了部署。

    報告指出,要堅持高水平規劃、高標準建設,合理布局江北新區生態空間、生產空間和生活空間。嚴格把握新區建筑形態,加強對天際線、山際線和濱水線管控,提升城市品質、塑造城市風貌。

    開工建設中央商務區地下空間一期工程100萬平方米,啟動新區城市館、南京美術館新館、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大廈等一批標志性、功能性項目。推進地鐵4號線二期、11號線一期和寧天線南延前期工作,續建長江隧道連接線快速化改造、濱江大道二期等道路工程。

    生態環境

    化工園區46家企業限期整改

    報告提出,要打造改善生態環境攻堅戰,特別對于工業園區的污染整治和環境改造做出了具體部署。要優化四大片區工業布局,加快烷基苯廠等重點企業搬遷,啟動實施南化、南鋼、梅鋼等企業轉型升級項目。推進化工園區內46家化工企業限期整改轉型關閉,全面實施化工園區外化工企業關停轉遷計劃,開展鑄造等低端低效產能淘汰工作。

    報告還提出,要實行更嚴生態保護制度。從嚴執行生態環境考核和責任追究等制度,實施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試點,堅決打擊環保違法行為。

    城市文脈

    啟動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二期

    報告提出,要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南京史跡申遺和“中國明清城墻”聯合申遺。圍繞明城墻重要節點,改造、提升,彰顯城市特色。

    實施頤和路歷史街區、百子亭歷史風貌區、南捕廳四期等一批歷史文化保護、展示與復興工程,啟動大報恩寺遺址公園二期、科舉博物館二期、中華門城堡加固等工程,提高文化遺產保護利用水平。

    国产无码高清免费视频
  • <dd id="bquyw"><track id="bquyw"></track></dd>

    <form id="bquyw"><tr id="bquyw"><source id="bquyw"></source></tr></form>

    <em id="bquyw"></em>
    <rp id="bquyw"></rp>
    <rp id="bquyw"></rp>
  • <th id="bquyw"></th>